在網路上看到了這篇文章,很喜歡這個冬瓜和尚的做法,有時好好坐著念佛有難度,出去走走念佛也很好啊!不用太侷限。

地下是轉貼的

清朝有一位冬瓜和尚,名沒有傳下來,不知什麼名字,喜歡吃冬瓜,人們就稱他冬瓜和尚。他是杭州人,在華嚴庵出家,出家以後,專修念佛法門,鄰近庵有一位慧照師和他打同參,二人很好的同參道友。很奇怪,冬瓜和尚,吃飽就跑出去街上走,在杭州街上走來走去。走到晚上就回來,晚上繼續念佛,每日都一樣,都是在街上走。他的同參感覺到,好像不太肯修行,看他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。但是也不敢對他說什麼話,而他的習慣就是這樣。每日吃飽就到街上走,晚上就回來,回來又有在念佛,這樣的生活,經過了十多載。有一年他要往生的前一年底,見到同參慧照師的時候,他就對慧照師說:「老同參啊!我正月初六就要去西方,你正月初六要來送我!」

    慧照同參把他看做在開玩笑,想他一天到晚都在走街路,說他要往生,實在不太相信。但是口不敢說,心中在冷笑,口就回答說:「好啦!好啦!你若要往生,當然我會來送你!」

    冬瓜和尚說:「我一旦話說出來就標準!不要忘記!」

    「好啦!好啦!我不會忘記!」

    年過了,正月初六,那日早上冬瓜和尚就去法慧庵,受人供養吃飯。還沒回來的時候,慧照師就已經來要送他。看他不在,就知道可能是在開玩笑,連他自己都沒有在準備,說他會往生,那有這一回事?就在裡面坐,坐到冬爪和尚吃過午飯回來。回來見到老同參慧照師坐在那裡,就問說:「你來做什麼?」

    他說:「你告訴我說,你正月初六要往生,叫我來送你!你卻問我要來做什麼?很奇怪?」

    「真的!我有對你說過,你若沒有提起,我也忘記。這樣,好!現在我要去了!」馬上就去沐浴換衣服。海青、披衣已經穿好,就去拜佛。拜好,就去坐著,就向他的同參說:「這樣,我要去了,但是我有一首偈頌,請你寫起來。」開始念:「終日走街坊,心中念佛忙,世人都不識,別有一天堂。」偈頌念好的時候,唸一聲「阿彌陀佛」,靜靜的坐在那裡,他的同參見他靜靜坐著,就為他念佛,念了念,就看他,他都沒有動,沒有表示。再過一段時間摸他,他已經沒氣了,果然是走了,非常自在。

    看他的偈頌就可以知道:「終日走街坊」:說我一天到晚都在街上走來走去,做什麼呢?

「心中念佛忙」:我雖然是走街坊,沒有一日閒空,不是在逛街,我是在念佛!怎樣念佛?意思就是藉這個動中鍛練念佛,利用街上很鬧的地方,這樣鍛煉念佛。可見這位冬瓜和尚,他的念佛功夫是相當深,所以能在鬧中念佛。而且想到要走,就走!事先說好那一日要往生,到時候自己卻忘記了,由同參提醒,隨時就走。像這種來去自由的,可以說是非常罕有。在高僧傳裡面,像這種自己說什麼時候要往生,結果自己忘記,別人提醒他,隨時就去的,和冬瓜和尚只有兩位,可見功夫相當深。而且他是修念佛成就,專念阿彌陀佛得到這樣殊勝的瑞相,這是非常難得。

    根據這個事實的證明,就可以知道念佛的功德是怎樣的殊勝,念佛是真實能令人了生死、出苦海,這就是鍛煉「動中念佛」!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心念佛的神奇僧人
  無名僧,居住在湖廣黃州,專門持念阿彌陀佛,晝夜從不停止。無論見到什麼,都念阿彌陀佛。明思宗崇禎十六年(西元一六四三年),黃州總兵黃鼎,守護黃州城,無名僧大聲念佛擾亂黃鼎帶兵,因此命令人把他捉起來。正好張獻忠攻打黃州城,無名僧被捉坐在城上,半夜裡高聲地念佛,吵得官兵不得睡眠,眾人恨之,把他綁起來從城上丟到城牆下。可是不久又見到他在城上念佛,如是丟下又上來有四次之多。每次從東邊的城牆丟下,就從西邊的城牆上來,從南城丟下,就從北城上來,總兵聽到這件事之後,才開始恭敬禮遇他。
  有一年,黃州鬧大饑荒,人們相殺而食。一日,無名僧走出城外,飢餓的城民持刀來乞求他捨身,無名僧脫下衣服告訴眾人說:『等我念佛一千聲之後,就可以吃我!』當念到三百聲的時候,眾人等不及急而想殺他,此時忽然有神兵從空中而來,饑民因此驚怖四散逃回城裡,卻看到無名僧已經在城中了。
  當時山中有獵人捕得一隻大老虎,無名僧想要買來放生,獵人要求三十金,僧人只有四金而已。獵人說:『如果你能夠捉住老虎的耳朵,提起來繞行三圈,我就把老虎給你。』無名僧於是囑咐老虎,然後捉著老虎的耳朵繞行三圈,獵人因此把老虎放了。可是老虎卻跟著無名僧不肯離去,僧人於是和老虎一同前往黃麻山的金剛洞居住。巡撫盧象升,率兵經過黃州時,到山裡拜訪他,想要見老虎。無名僧一說話叫它,老虎就把頭探出窗外。盧巡撫想要見老虎的全身,老虎於是大叫地跳出來。盧巡撫因此而向無名僧拜師送禮,自稱是弟子,然後才離去。無名僧有一天行走於街道中,見到一隻雞,他高聲地念佛,那隻雞也隨著音聲而唱。
  清世祖順治七年(西元一六五○年),無名僧想要到武林山,路過白門(江蘇江寧縣)這個地方,寄居於秦淮河旁的房子。那天正好是端午,無名僧看見遊河的船中有錢姓儒生,是他的弟子,因此就呼叫:『錢某,阿彌陀佛!』錢某於是上岸拜見無名僧。僧問錢某的同游朋友,知道是某某人,因此放聲大哭說:『眾生以苦為樂,乃如此啊!』錢某懇切地請示修行的要旨,無名僧說:『一心念阿彌陀佛!』又說:『我走之後,你有什麼疑問,可以問覺浪禪師,此是明眼人!』無名僧後來不知所終。
  覺浪,名道盛,曾經主持金陵天界寺,杭州崇光寺等諸處道場,禪門的宗風因此大振。(凈土晨鐘)
  【原文】無名僧者,居湖廣黃州,專持阿彌陀佛,晝夜不輟。隨所見,皆稱阿彌陀佛。崇禎十六年,總兵黃鼎,守州城。僧大聲唱佛,沖其導,執之。適張獻忠攻黃州,僧坐城上,夜間高聲唱佛。軍士不得睡,恨之,縛投城下。俄而復在城上唱佛。如是四次。每東城下,西城上,南城下,北城上。總兵聞之,始敬禮焉。黃州大飢,人相食。僧出城外,饑民持刀乞僧捨身。僧解衣示眾雲,俟我念佛千聲,即食我。稱至三百聲,眾急欲加刃,忽有神兵從空中來,饑民驚散,而僧已在城中矣。山中獵人得一大虎,僧欲贖放之。獵人索三十金,僧止得四金。獵人云,汝能執虎耳三匝,則與汝虎。僧授記虎,執虎耳三匝,遂縱之。虎依僧不去,僧與虎同往黃麻山金剛洞中。巡撫盧象升,督兵過黃州,詣山訪之,欲見虎。僧語虎探頭窗外。盧欲見全身,虎乃大叫躍出。盧亦納贄,稱弟子而去。僧一日行街中,見一雞,高聲唱佛,雞亦隨聲而唱。清順治七年,欲之武林,道經白門,寓秦淮河房。端午,見遊船中有錢生者,其弟子也。遂呼雲,錢阿彌陀佛。錢登岸見僧。僧問同遊人,知為某某。放聲大哭曰,眾生以苦為樂,乃如是耶。錢懇示修行之要。僧雲,一心念阿彌陀佛。復雲,我行後,汝有所疑,可問覺浪,此明眼人也。後不知其終。覺浪,名道盛。歷主金陵天界、杭州崇光諸處道場,宗風大振。(凈土晨鐘)
  摘自《凈土聖賢錄全集》白話版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帶業往生是否等於逃債?

文/聖嚴法師

所謂帶業往生,是凈土行者的觀念,但在凈土經典裡面,不曾出現過這樣的名詞。所以,數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顯教的凈土行者之間,發生了一場「消業往生」和「帶業往生」的論戰。不過,根據《觀無量壽經》和《無量壽經》中說到,凡夫持念阿彌陀佛名號,仰仗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大誓願力,雖曾造大惡業,也能往生彼國。因此,中國凈土行者就倡出帶業往生之說。

以通途而言,菩薩以願力來世間救度眾生,凡夫以業力來世間接受果報。在接受果報的同時又再造業,不論造的是善業或惡業,均不能出離三界。造大惡業則下墮三途受罪報;造大善業則上升天界享天福;若既造善業也造惡業,則生人間和神道,既受苦報也享福報,且苦多樂少。唯有修行清凈的解脫業,也就是除了五戒、十善的善業外,再加上修定和慧,直至煩惱斷除為止,才能出離生死、永出三界。

而凈土法門是殊勝方便,可仰仗阿彌陀佛本誓願力而橫出三界;凡是能夠深信而發切願,願生彼佛凈土者,縱有生死重罪、無數惡業,亦能往生彼佛的極樂世界。其後繼續薰聞佛法、增長菩提。到了彼佛國土,由於環境殊勝,不但沒有再造惡業的機會,且經過長期的薰聞,使先前所造的惡業種子,也逐漸萎縮,不再發芽、生長而接受果報了。以上就是「帶業往生」的理論。

當然在西方凈土,修到位階不退,證得聖果,再還入娑婆,現種種身相,度種種眾生,其可托胎化生,可變化化生。若托胎化生,一樣得接受和凡夫眾生相同的身體和環境,一樣會受到眾生所受的種種苦痛交迫、煎熬。此對眾生而言,乃屬業報,但對這些乘願再來的聖者而言,雖然也是受報,卻不以為苦。所以,雖帶業往生,卻未曾逃債,雖身受果報,卻與凡夫眾生大異其趣。

可見,如不往生凈土,便將永遠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,一再地造業受報,受報造業,循環不已,稱為流轉。若能往生凈土,帶業而去,消業而還,再來世間受報,已經沒有苦果的實質,而僅有類似於果報的現象。因此,我們也不妨相信帶業往生、消業受報的觀念。但這和造業受報的凡夫是不能同日而語的,因為一個是自主的,以願力來度眾生;一個是受業力牽制的,不能自主,是出於苦果和苦因的循環再循環。

不過,密教另有一套理論,認為可以修持密法,或以某一大修行者的加持力,能即身消除一切業障,而以清凈無障之身心,往生佛國。看來相當迷人,實則此乃與一神教的神力贖罪、代罪、消罪、免罪的觀念有點相似,與根本佛法的因果觀念不甚相應。(摘自聖嚴法師著《學佛群疑》)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你在看戲,而我卻在念佛」

過去,梁武帝很尊重佛教,拜志公禪師為國師,皇帝對師父相當恭敬,有一天他告訴國師說:「今天我請你看戲,什麼、什麼人唱得很好。」
皇帝的話當師父的不聽也不行,過去的君和臣嘛,所以志公禪師就答應他了,說:「好。」
隨後這兩個人坐在一塊看戲,一會兒梁武帝手舞足蹈、高興得不得了,並且評論這個唱得怎麼好、那個怎麼好,轉臉看看師父動也不動,好像只是在看,跟他說話,他不答應。看了半天戲,結束了,梁武帝就問:「師父,某某人唱得怎麼樣?哪一個人唱得比較好?」
志公禪師就說:「皇上啊,我不瞞你說,我們修道人,一日不了道,真正是如喪考妣呀,哪有閑心去看戲,你在看戲,我在念佛。」
武帝一聽,不相信,那個戲唱得這麼好,你在場兩眼還瞪著看,你說沒有看。志公禪師說:「你不相信可以試試嘛。」
怎麼個試法呢?把死囚牢里判死刑的人,你提出一個來,你叫他頭頂上頂一碗油,兩邊你給他安排最好的演員演唱,讓他頭頂著油從中間走,你告訴他:「你是死罪,如果從這裡過去,頭頂上的油不會灑出來,那麼你這個死罪可以免掉,如果把油灑在地上,那當下就要殺你的頭。」
真的就這樣試驗,結果這個犯人在中間慢慢地走,他哪有心思聽戲,自己顧命要緊,稍不注意頭馬上就要掉,所以,他就全神貫注地注意著油碗,把這一段走過去,一點油也沒有灑出來。走完後,武帝問這個犯人,路那邊有什麼人,唱得怎麼樣?他說:「吾皇萬歲!我哪有心思去看那些事情,我要稍不注意,頭就要掉了。」
梁武帝一聽才相信了,修行人原來這麼樣的認真,不了解的人認為修行人好像太散漫、太自由、太自在啦,其實不是這樣,真正發道心就要像這個犯人那樣,時時刻刻考慮到這個頭馬上就要掉了。
所以,我們修行人要提起精神,要經常想到人命在呼吸間。
自此以後,梁武帝對志公禪師更是倍加恭敬供養,知道了修行人真的了不起,他自己也增強了道心,發大心宏揚佛法,普度眾生。
我們用功的過程中,不要去管我修到什麼地步、什麼程度了,你只管去用功,抱著一句佛號一直地持念下去。
念佛人要生死心切啊。
如何生死心切吶,如同冤家追趕、如同大火包圍逃生那樣的心切、拚命逃跑地那種心切,念佛必須要有這份心,你這個生死才能了掉。
不然的話,我們這個切願心就發不起來,所以,佛在經典上講:「要思地獄苦,發菩提心」地獄裡的苦,我們要以凡夫的心,那真正是難以想像,因此,我們要時時刻刻、小心翼翼地處世、對待世間的一切、要常存這種思想,抱這種態度。
修道的人,若真正是有道心,那他常生慚愧,經常感覺到自己很慚愧、很難過。
為什麼呢?因為,現在還在這個一望無際的茫茫苦海里,不知什麼時候能到岸吶。時時刻刻想到自己現在危險至極,生死不了,就像父母親過世,躺在堂前,沒有送葬的那種感覺,非常痛苦、非常難過,抱著這種心態,可以令這一生了脫生死。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很流行延禧攻略、如懿傳、乃至較早的甄嬛傳,這些后妃,照底下這個選擇另一伴的標準來看,真是大大不及格的。

選擇結婚對象的上等人選(黃念祖)

人生最大的幸福,莫過於兒女能信佛,人生最大的不幸,莫過於兒女都不信佛。現在你們還想不到,真正到老了,尤其到了臨終,你兒女信佛和你兒女不信佛,這個差別就太大了。他幫你一把,你就能往生;他拖你後腿,你就往生不了。

人生三大問題里,有個婚姻問題。外國人往往頌揚愛情,把愛情看得很神聖。其實說穿了之後,愛情屬於欲,並不神聖。愛是愛欲,情是情慾。總之和欲緊密相連,欲是人與動物都有的,主要兩種:食慾、色慾。吃東西,什麼叫好吃?是在食慾的支配之下。所以,「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心不在這個上頭的時候,吃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味兒。這個味兒哪去了?因為沒有食慾呀!自然不覺得有味兒了。「子在齊聞韶」,孔子在齊國聽到了演奏韶樂,「三月不知肉味」。在三個月裡頭,吃肉不知道肉什麼味兒。亡室蕭穠華在重慶的時候,我的朋友齊居士告訴她,吃肉時用觀想的法子,觀想肉變成一朵蓮花,然後咽下去,她按這法子,試了一陣之後說:「我吃的肉一點味也沒有了。」可見味兒是由於你的食慾所產生的。所以,你的心不在這上頭,就沒有味兒了。外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,請客宴會,總要自誇,今天,菜如何珍貴講究,廚師多麼高明難得,誇耀一番,引起大家的食慾。主人要自己介紹、宣揚,引起大家食慾,讓賓客覺得好吃。

愛情不離色慾,色慾也是如此,都是從欲上出發,並不神聖。《楞嚴經》就說:「汝愛我心」,你愛我思慕之心,「我憐汝色」,我就喜歡你漂亮的容色,「以是因緣」,就是因為這個因緣,經百千劫,彼此就互相纏縛。你喜歡我的心,我喜歡你的容色,互相愛戀,常在纏縛。這種情,是以欲為本,互相捆綁起來。當然在家就有夫婦之道,這也是人生的一個因緣,大家也應該隨緣。有在家人提出要絕欲的問題,我反問說:「您夫人同意嗎?」所以應該注意家庭的和諧。

因此,在選擇對象的時候,一定要有很正確的標準,以人品為第一,其餘的條件都在其次。

第一,希望對方是個明白人,俗語說:願意跟明白人打架,不願意跟糊塗人說話。
第二要良善,不願意害人,不願意損人利己,有很良善的心。
第三是誠實,不是油滑,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術。
第四是正派,作風正派,男女關係上也很正派。這樣的人就很好,是上選。

其它的條件都可以降低,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,十全十美那是聖人了,而現在找個賢人都不容易。我們婚姻、家庭問題解決得好,對於修特有極大便利。建設一個佛化的家庭,對於自己入世、出世、佛法、世法都是很有利的。

人生最大的幸福,莫過於兒女能信佛,人生最大的不幸,莫過於兒女都不信佛。

現在你們還想不到,真正到老了,尤其到了臨終,你兒女信佛和你兒女不信佛,這個差別就太大了。他幫你一把,你就能往生;他拖你後腿,你就往生不了。

現在一般說起來,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助一下,完全能夠生死自由,不需要幫助,這種人不是很多。就是你有這個力量,有人幫一下還是好嘛!可以增上呀!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,靠別人往往靠不上。所以在交朋友、結婚、建立家庭方面,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。我們應當慎重,也應當多多祈禱,要至誠依靠佛力。所以,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眼睛,要不斷地擦亮自己的眼睛。

對於一個人,自己先要有分析,然後再判斷: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?關鍵是寧缺毋濫!有的人很善於討人喜歡,獻殷勤,很伶俐,很聰明。而實際上,往往跟我們所要求的主要問題:明白、良善、誠實、正派是並不兼容的。

文章標籤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勸人吃素總是被人回說植物也有生命,其實吃素,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,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。

有人問慧律法師:「師父,植物有沒有生命?」法師回答:「有啊」。又問:「那你們把植物摘下來吃,算殺生啊?」法師回答:「算啊。」接著說:我吃素的人已經沒有東西吃了,吃幾根菜你也跟我計較?你會不會太過分了。你這也說我是殺生啊,不然你是叫我餓死嗎?你叫我怎麼活啊。大德,我請問你一個問題,一個人去殺死一個人的罪比較重,還是去拔一根草的罪比較重。你有聽說過全世界拔一根草被判死刑的嗎?你不能用那種帶有棱角的問題,來問這種沒有營養的問題!佛陀講的殺生,是站在強烈反應的叫動物(那一面),這動物植物殺生是以強烈的感情跟有反應來作為最後的衡量。愈接近佛的,殺了對方罪愈重。譬如殺人罪愈重,殺一條狗一隻老虎這罪比較輕,你殺一隻猴子跟一隻螞蟻,你殺猴子的罪就比較重。因為它比較接近佛,猴子一轉世成人可以修行,有時候給猴子還可以溝通。愈接近佛的,你殺他罪愈重。他這個人受菩薩戒,你殺了他你的罪會很重,他發菩提心他有修行啊。你殺了這個護法居士,這個護法居士好好唸佛,到極樂世界要成佛,你的罪很重。如果你去殺掉一個法師,這個罪就更重了。他是佛的真弟子他出家修行,你殺掉他,他就要成就了。殺掉法師這個罪還其次,你殺掉一個弘揚正法轉大法輪的法師,他這個罪,所有眾生的法身慧命,你都必須承擔,這個罪就不是用平常的罪來衡量,這個罪是非常非常的重。所以殺生的輕和重從靈性來講斷輕重(才行)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buddha-hi.net/re/thread-39276-1-1.html

淨空法師說:植物是生物,但是它沒有感情,就是說它沒有報復的心,它沒有怨恨心;你吃動物時候,動­物有報復、有怨恨。招來什麼?來生的不如意,這個問題就嚴重。植物它不會,而且它長成­之後它還希望你吃它,為什麼?它修供養,它也懂得修福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zmEkzM7RFI

星雲法師開示:其實植物的生命是「生機」,生長的機能的意思,跟生命不同。生命是「有心」,你看豬,馬、牛、羊要被宰殺的時候,會產生恐懼;而植物是「無心」,雖有生死的反應,但沒有苦樂的感覺。所以殺生的界定,在於是否「有心」與「無心」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vegsochk.org/yueso/ys106/

 

文章標籤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■ 南懷瑾老師

● 唯識學講,心意識這個精神思想能起作用,是哪三個要點啊?「暖、壽、識」,溫度,壽命,氣。

當臨死的時候,身體冷卻,氣斷到哪裡,溫度就停在哪裡,壽命就斷到哪裡。最後到了一個地方,「啊」,這口氣一斷,第六意識完全昏迷了,第六意識先散了,冷汗出來,水大出來了,前後陰都開,最後一次大便,最後一次男人的出精;女性也是這樣。水大分散了,地大也僵硬,不知道身體了,可是還有溫度,壽命還沒有完。

氣斷了以後,還沒有完全死哦!將來你們的朋友死了,要曉得這些變化,他好像睡著走了。你試試看,全身都冷了,胸口還溫的,表示這裡還沒有死完,這是神識最後走開的地方。換句話說,阿賴耶識還沒有完全走光,胸口這裡還溫的,這是人中再來,將會再來投胎為人。

如果全身都冷了,臉上這裡還紅紅帶笑容,那或者是阿修羅、天人中再來。如果全身冷卻了,頭頂溫的,一定是證果,或者是往生西方、生天,這是上三道。

下三道你就摸不出來了。如果全身冷卻了,肚臍這裡最後冷的,是餓鬼道;如果全身冷卻了,膝蓋頭這裡最後冷的,畜生道;全身冷卻了,腳底心最後冷,地獄道。下三道是沒有時間給你摸了,一下就下去了,這都是科學,也都是現在可以證明的。《答問青壯年參禪者》

◎ ◎ ◎ ◎ ◎

● 佛學吩咐你,人臨死的時候可以測驗死者未來輪迴到何處。

這個人如果作人很好,道德很好,果報很好,來生還作人的話,全身其它部位都冷卻了,胸口的溫暖最後冷卻的,就是「人中再來」;當然還在輪迴裡頭。這種人死亡往往有個現象,臨死以前意識是清醒的,家裡事情都吩咐好了,講好了。然後死的時候面孔慈祥,蠻好看的,人中再來已經顯現出果報了。

如果死了以後,其它一切都冷卻了,但是額頭或面部或眼部最後冷卻的,也許升天。但是這個裡頭有差別,有些還是很生氣的樣子,就變阿修羅。阿修羅也是天人福報,是善生,升天的;有些變正人君子,脾氣大。天人和阿修羅是有同等福報的,但是阿修羅殺生習氣重,脾氣大,好勝,「格老子揍你」,「啊!他娘的」……那是阿修羅。而天人是慈祥的。

如果其它一切都冷完了,頭頂還暖,一定生天道;如果是學佛的,就是好生了。如果修持得好,也許見阿彌陀佛,到極樂世界,或者見觀音菩薩接引。

這叫上三道,向上走的。為什麼會向上走呢?《楞嚴經》上有兩句話:「純想即飛,純情即墮」。走精神修養的,有修養,又學佛,精神是上升的。「純情即墮」,光走情緒化的,又做些壞事,墮落的,會落入下面三道。

下三道是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。如果一身冷卻了,膝部最後冷卻的,變畜生。如果全身冷卻了,肚子這裡最後冷卻的,是餓鬼道,變餓鬼。下地獄的,全身由上冷到下面,向腳底心下走,腳底心最後冷卻,是地獄道。不過下三道的死像一定很難看,幾乎沒有辦法測驗,也沒有機會給你摸了,尤其現代人,哪有機會!上三道規規矩矩,還好測驗。《人生的起點和終點》

◎ ◎ ◎ ◎ ◎

● 如果我們把人體按佛學分成六道,上三道:「天」、天道,這個天分三十三天,六十多層,都是天道。

「阿修羅道」,普通叫「魔」,不是那麼難看的魔,也是天的一種,就是人裡頭的好人壞人,天裡頭的好天壞天,是阿修羅道。

人道,再投身變人。這都屬於上三道。

下三道就差了,下三道的高級一點是「畜生」,變豬、變牛、變馬、變狗等等;差一點是「餓鬼」,就是我們講鬼啦,鬼就是這些東西;再差的是下「地獄」。

那麼我們怎麼樣分別呢?這個人體非常明顯的。如果這個人死亡的時候,一身上面開始冷了,最後足底心還暖的——下地獄去!不過這種人,你摸不到的,話是那麼講;凡是這一類人不得正死。

我們過去看得很多,現在在醫院裡的比較不同了。過去有很多大家、了不起的人,地位高、學問好、名氣大、年齡又大,活到八九十歲,老太爺一輩子怎麼怎麼好,最後死的時候,房間裡不要睡、床上不能睡,硬要躺在地上爬,最後都要爬到豬欄、狗窩裡頭去死。過去很多哦!

現在有醫院、有護士管理不常見,但是在台北我也看到幾個人,修道的,道德平常都是——唉呀,什麼什麼老師--高得不得了,最後死啊,自己不曉得莫名其妙跑到馬路旁死在陰溝裡。

最後人家把他弄去到醫院救活了,身上也沒有身份證,搞不清楚是誰,最後把他救活了,在醫院躺了三天,他又偷偷跑出來,又死在陰溝裡。你說這是什麼道理呢?這個果報很難說,不要笑人家,這是講道理給大家聽,這是果報,業力使然。

果報,不是上帝、也不是閻王、也不是城隍、也不是菩薩給你,都是自己造的。平生的個性,構成了你的結果,要非常注意!所以說下地獄的人,老實講,你摸足心還是摸不到呢!

如果說一身都冷卻了,最後膝蓋頭一帶還暖和的,只有膝蓋頭這樣一摸還有一點,不是很暖,與全身的冰相較暖——餓鬼道。

如果身上面都死完、冰了,肚臍一帶還溫暖的——畜生道。這一類可以有機會摸到了,不過畜生道死的人都很難看,樣子變得很難看,都變了形、怪模怪樣的。

如果說一身都冷了,心窩子還暖和的——人道再來,人中再來,還會投胎做人。這一類的人死得一定蠻清楚的,然後看看兒子啊、女兒呀、媳婦啊,看到這個掉兩滴眼淚呀,那個看看:「恐怕我靠不住啦,啊、啊,你們好好做人吧……啊」,這一類的人,死是樣子不錯,好像看起來很安詳。

你摸摸他全身都冰了,心窩還暖和,最後冷,還要維持好幾個鐘頭,兩三個、三四個鐘頭不一定,最後冷——人中再來,人道再來。如果有些人,一身都冷了,頭頂最後還暖和的——天道。頭頂這裡最後還暖,一定上升的、往生的,沒有問題!

這一類人死亡的樣子比較好看了,或者臉紅紅的,高血壓一樣,死得很安詳、笑咪咪的,有道的人才做得到。普通人不大笑了,不過很安詳了,睡去了一樣。

如果上面是最後冷卻,樣子有一點發脾氣的、很憤怒的樣子——阿修羅道。譬如說大家有許多平常做人,個性壞、脾氣容易鬱悶、愛鬧情緒的,動不動心裡就煩、生氣,實際上就是人中的阿修羅了。脾氣古怪已經是人中的阿修羅,不上正道了。

你以為阿修羅一定是天道中有啊?古古怪怪的這一類人已經是人中阿修羅,面孔也不同的,一望而知,只是知道了不說而已,這個東西不能說明的。所以這是阿修羅道,也是上升。不過是古怪,有氣恨。

所以人要死亡的時候,最好不要碰他;碰他的時候,他還有知覺的,感覺沒有了,知覺還有。所以有時候,你看人快要斷氣,你一搬動他,馬上他眉頭會皺起來,臉色就變了,就表示他那個知覺不高興,你不要動他。

我們要知道,到了死亡的時候為什麼還暖呢?暖、壽、識三位一體,某個地方還沒有冷卻,表示第八阿賴耶識還沒有完全離開;死亡的時候,第八阿賴耶識最後離開。最先死亡的是第六識,就是我們講的神志昏迷了,第六識是我也不知道有我了,那就不談了。

前五識跟著第八阿賴耶識會有連貫的,所以這一個氣將斷未斷之間,他的六根可用的話,眼睛耳朵還可以用,趕快把它挖出來、冷凍起來,第八識的功能餘力還在,還可以移植到活人的眼睛裡頭,還可以起作用的。

你說這不是一人眼睛裡頭變成兩個識了?不是的,阿賴耶識是一切眾生共同的、共通的。所以現在說移植的功能絕對通的呀。前五識跟著第八阿賴耶識,前五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,要記得啊。所以,這個第八阿賴耶識死亡的時候離開身子,「去後」,最後走的叫「去後」,這個是講正常的了。

哎呀!幾個人能夠正常而死啊?所以我同老年朋友經常講:哎呀!你們學佛學道不要吹大牛啦,活著健康長壽、無病無痛,死的時候不拖累自己、不麻煩別人,就行了。誰能做到?要死死不掉,在醫院裡住兩三個月,拖累了自己也很痛苦啊,麻煩到旁邊的人多痛苦啊!《唯識與中觀》

◎ ◎ ◎ ◎ ◎

● 當人死亡全身冷卻了,可檢測六道輪迴,最後身體還有一點暖,就是前七識都走了,第八阿賴耶識並沒有完全離開身體。

如頭頂還有溫暖,最後很慈祥舒服的樣子,這是往生天道;往生淨土的人也是如此。如果全身都涼了,面部、額頭還有點暖,但人很痛苦;或者因觀念、或家庭、家人、家事,或對人有怨恨,死的時候樣子很難看,雖也是上生,不過是進入阿修羅道。

這個差別很微妙,因為有些是痴相,痴痴呆呆的,也是生阿修羅道。全身冷卻,胸口最後冷的是人道中再來。如果全身都冷卻了,肚臍下還暖的,是入畜生道,屬於下三道,這一類的死亡就不是那麼從容了。

我們講從容是規律化的,有時候如果死亡很快,又不那麼規律,譬如車禍撞死的,突然血壓高死的,來得很快,屬於不規律的死亡。死後轉生畜生道的,大半不是壽終正寢,不是好好死的,或者死的時候形狀很難看。

過去有些人,是很好家庭的人,八九十歲了,隨後死的時候,硬是爬到地上,有的硬要爬到狗窩、豬窩,才躺下來斷氣。現在醫學發達了,醫院的管理,這種事情是不許可的,認為是精神分裂,馬上打鎮定劑,所以就觀察不到了,這些講的是入畜生道。

如果全身冷卻了,膝蓋最後冷卻,是餓鬼道;腳底心最後冷卻,是地獄道。可是這下三道,由於各種怪死現象,各式各樣都有,這個最後冷卻的部位也就很難檢查出來,沒有機會給你去摸了。這是死亡時大概的情形。《瑜伽師地論-聲聞地講錄》

 

文章來源:網路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09 Fri 2015 20:13
  • 還債

宋朝有一位禪師,年輕時,喝醉酒,跟別人爭錢財,氣憤之下當場把對方打死了。

他畏罪遠逃,出家刻苦修行,後來大徹大悟,成為一位大禪師。每次開堂說法,都有數百位學人來聆聽他的法音。

七十幾歲時,有一天,他忽然浴沐升座,告訴大眾說:「你們不要動,不要說話,看老僧四十年前的一則公案!」

禪師坐到中午,有一位軍營的武官侍從來了,扳弓想要射禪師。禪師合掌說:「老僧已經等候多時了!」

那位武官的侍從很驚訝地問:「我不認識你,為什麼一看見你,就有射殺你的衝動呢?連我自己也不明白這是什麼緣故?」

禪師回答:「欠債還錢,是一項公平的交易。請你下手,不必遲疑!」
接著又告訴大眾說:「我死後,請這位居士吃飯,吃完飯,送他回去。如果你們有半句憤恨和怪罪的話,就不是我的弟子!」

武官的侍從更加懷疑,堅持請禪師說出原因。

禪師說:「你是隔兩世的人,所以忘了;我是同一世的人,所以不會忘記!」因而說出四十年前那件事情。
武官的侍從向來不認識字,忽然大聲吟唱了一首詩:

『怨怨相報何時了,劫劫相纏豈偶然?不若與師俱解釋,如今立地往西天! 』
他說完,手裡拿著弓箭,很快地屹然立化。

禪師下座,為他剃髮、安名,更衣入棺,而後也告別大眾,盤腿端坐而逝。

證果仍需還業債

 

文章來源 : 網路文章

 

文章標籤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 索達吉堪布】﹕『 愛情,是人性自私的最高境界』

▉ 一切都是為了“我”,不是為了愛

戀人間的關系十分微妙,若只看今生,不了解前世,很多現象都難以解釋。按佛教的觀點,你對某人一見傾心、情有獨鐘,這絕非是一種偶然,而是源於前世的宿債——對方要麼是來討債的,要麼是來還債的。

▉ 如果對這種因果一概否定,在面對感情問題時,就會遇到許多困惑。

現在不少人動不動就山盟海誓,但實際上,他們承諾得再動聽,最愛的還是自己。對方讓自己快樂了,就願意跟他朝朝暮暮;假如對方背叛了,便會因愛生恨。

香港有個新聞﹐一對情侶,女的說要分手﹐男的不肯,就殺死了女友。他用尖刀在她的心髒狂插十幾下﹐再砍下了她的頭。事後記者問:“她已經死了,為何還要砍下她的頭?”他冷冷地回答:“我要確定她真死了。”
有人說過:愛情,是人性自私中的最高境界。所有愛情都是“我”愛你,因為有“我”,才有愛。一切都是為了“我”,不是為了愛。

▉ 只要有求,注定是苦
常言道,有求則苦。過於執著一個人,痛苦就會不斷降臨。《正法念處經》也說:“若人貪著欲,眾苦常現前。”

從前有一個富人,時時被痛苦折磨著。他四處尋找快樂,問了很多人,誰也沒能力給他答案。後來有個老人告訴他:“若能找到世上最快樂的人,把他的襯衣要來穿上,你就會得到快樂。”

他用盡一切方法打聽,得知深山裡有個修行人,境界不錯。富人千辛萬苦找到了他,問:“你是世上最快樂的人嗎?”

修行人答道:“算是吧,我記不起來有什麼痛苦。”

富人迫不及待地說:“那你可否把襯衣賜給我?”

修行人指了指赤裸的上身,哈哈大笑:“我什麼衣服也沒有啊。”
富人頓然醒悟,原來,無求才是最大的快樂。

或許有人不太理解:“一無所有的話,怎會有快樂可言?什麼都有,才快樂。”但事實恰恰相反:不管是愛情還是地位、財富,當你沒有的時候,總在幻想有了它的美妙,可一旦你真正擁有了,才知道就這麼回事,新的麻煩反而一個個接踵而來。

盡管如此,人們的貪欲仍沒有止境。為了不同的目標,一直追追追,永遠沒有滿足之時,這種追求就是痛苦。

——廈門大學演講《問佛,情為何物》

文章標籤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秦國有個叫李斯的人,位高權重,當面臨被處以腰斬的時候,才感慨,人生最美的圖景,不過是貧窮時候,帶著獵狗,領著兒子們在河南上蔡老家城門外,追野兔玩。

真可謂千年一嘆,如果那一刻,問李斯想要什麼。

李先生的回答一定是:借我一生....

煩瑣的慾望,害苦人,好多時候,我們把原本豐盛的生活,過枯燥了,過庸俗了,過重複了。

重複而枯燥的生活最大特點是:只在時光裡經過,卻不會在心底裡留痕。

有時候,過了十年,回過頭來看,其實是一天。

人生的空虛和無聊,就是自己把自己重複到,已經感覺不到存在了。

生命除了必需的,其餘都是貪婪的慾望所生的,是它們,折騰得人精疲力竭。

睡不著,是貪欲害的。
不想醒來,也是貪欲給嚇的。
人生煩惱和苦痛,皆因欲望叢生。

斬盡貪欲,就是在心底伏魔降妖,只有清淨了,才會活得自足踏實。

人需要的其實很單純,但是想要得太多了。

 

文章來源;網路轉載

文章標籤

g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